戶外開放性空間與公共建築對高齡人口的行動力、獨立性與生活品質有決定性的影響。其中包含關於愉悅與乾淨的環境、綠色空間的重要性、休憩環境、友善和健康的步道空間、人行安全空間、可及性、安全的環境、行走與自行車步道、友善的建築空間、適量的公共廁所和高齡消費者等層面。
>>去看看基隆市推動成果
WHO高齡友善城市評估因子
環境 |
- 這個城市是乾淨的,有強制性法規限制公共地區的噪音程度及令人不愉快或有害的氣味。
|
綠地和人行道 |
- 有維護良好和安全的綠色空間,提供足夠的遮蔭,廁所設施和座位,並可以易達性高。
- 有維護良好和安全的綠色空間,提供足夠的遮蔭,廁所設施和座位,並可以易達性高。對行人友善且無障礙的通道,具有平坦的鋪面,有公共廁所,可輕鬆地到達。對行人友善且無障礙的通道,具有平坦的鋪面,有公共廁所,可輕鬆地到達。
|
室外休息區 |
- 可供使用的戶外座位,特別是在公園、車站和公共場所,固定距離間隔就應有休息區的設置;休息區需要良好的維護與管理,確保所有人能安全的使用。
|
路面 |
- 路面應是維護良好、順暢、平坦且防滑的,有延續到馬路上的緩坡以利輪椅通過。
|
服務 |
- 服務區的聚集,應靠近高齡者居住的地方,讓高齡者可輕易地到達(例如,設於建築物的第一層)。
- 專門針對高齡者的特殊客戶服務,如為高齡者設立的獨立排隊處或服務櫃檯。
|
建築物 |
- 建築物都具有可及性,並具有以下特點:
- - 電梯
- 坡道
- 足夠的指示牌
- 有扶手的樓梯
- 不高不陡的階梯
- 防滑地板
- 具有舒服座椅的休息區
- 數量充足的公共廁所。
|
|
道路 |
- 道路有適當的防滑處理,設定規律的間隔時間,以確保行人穿越馬路的安全。
- 道路應有的良好設計並具合理的物理結構規劃,如安全島、天橋或地下道,以協助行人橫過繁忙的道路。
- 道路應有的良好設計並具合理的物理結構規劃,如安全島、天橋或地下道,以協助行人橫過繁忙的道路。行人過路號誌提供足夠的時間讓高齡者過馬路,並有視覺和音頻信號。
|
交通 |
|
自行車道 |
|
安全 |
- 在所有開放空間與建築物中,公共安全性是優先並被提倡的,例如,採取措施減輕自然災害風險、良好的路燈、警察巡邏、執行相關法令,並為社區及個人的安全提供服務確保公共安全。
|
公共廁所 |
- 公共廁所清潔,維護良好,方便各種行動能力的高齡者使用、明顯的指示牌並且方便找尋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