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各地的高齡者普遍認為健康照護是很重要的,但是全世界共同的心聲是,醫療的花費實在太高了。在一些開發中的國家,醫療資源短缺是很嚴重的問題,有些地區則是資源嚴重的分配不均,這反映了人們對現有醫療狀態的不滿,也反映了資源分配的不均,這個地方擁有的資源,可能恰好是另一個地方所欠缺的,同時,醫療人員的訓練也不全都是政府能掌控的。然而健康與社會服務卻是當地人民與當地政府的事,地方政府必須透過地方的基礎建設、社區組織、志工團體等來協助人民建立健康養生概念。此面向還包含服務可及性、提供的服務、志工支援和緊急計畫與看護等層面。
WHO高齡友善城市評估因子
>>去看看基隆市推動成果
服務可及性 |
- 在城市內的健康與社會服務分佈均勻,數項服務共設一處,各種交通方式皆能輕易到達。
- 養老院或療養院等居住行照護設施鄰近服務及住宅區域,使居民可以融合在更大的社群裡。
- 服務設施結構安全性高且對身心不便的人也能輕鬆使用。
- 提供高齡者清楚易得的健康與社會服務相關資訊。
- 個人服務的提供是經過協調且涉及最小限度的官僚。
- 行政與服務人員以尊重和細心的態度對待高齡者。
- 社區與社會支援服務的經濟條件門檻最小化。
- 合乎需要的墓地。
|
|
服務提供 |
- 為促進、維持、恢復健康提供合乎需要的健康與社區支援服務。
- 居家看護服務中包涵健康服務、個人護理、家務。
- 健康與社會服務的提供符合老人的需求。
- 提供服務的專業者擁有適當地技術及訓練,以和老人溝通、提供有效的服務。
|
無償性支援 |
- 鼓勵並支援各年齡層的義工,從健康與社區等方面幫助老人。
|
緊急事件的規劃與照護 |
- 緊急事件的規劃包涵對高齡者的考量,考慮高齡者在準備或因應突發性緊急事件的需求和承受力。
|
|
|